简体中文 | 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常务理事

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联盟成员名单——中方常务理事单位(一)

发布时间:2021-12-15 来源:

中方常务理事单位(一)

Chinese BMI(1)



大学1_01.jpg

北京外国语大学(BFSU)是在中国教育部直接领导下的中国顶尖大学之一。它被列入中国的“985工程”,“211工程”和“双一流工程”。它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有两个校区:西校区和东校区,西山环北路隔开。

学校拥有33个教学和研究机构,其中许多是近年来新成立的。这些新机构包括由学校和英国诺丁汉大学联合运营的国际研究生院,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科学研究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和全球治理研究院,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明与跨文化传播研究院,北外学院,全球治理学院和研究生教育学院。此外,亚洲和非洲研究学院进行了重组,分为两个独立的学院-亚洲研究学院和非洲研究学院。

学校非常重视其学院的学术发展。为了提高其国际知名度,BFSU与91个国家和地区的313所大学和学术机构合作。它与许多外国大学有合作计划,包括诺丁汉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SOAS),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哥廷根大学,雅盖隆大学等。 北京外国语大学还与外国大学合作,在18个国家/地区开设了23个孔子学院和教室。



网站样本---副本---副本_04_02.jpg

北京邮电大学是新中国第一所邮电高等学府,是教育部直属、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一所以信息科技为特色、工学门类为主体、工管文理交叉融合的研究型大学,是我国信息科技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学校创办于1955年,初名为北京邮电学院;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64所重点院校之一;1993年更名为北京邮电大学;1998年入选全国首批“211工程”建设高校;2011年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2022年均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信息网络科学与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安全”两个学科群入选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建校六十余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厚植“传邮万里 国脉所系”的家国情怀,形成了信息科技背景浓郁、学科专业优势突出、育人实践特色鲜明的办学格局,走出了一条高举党的旗帜,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国家战略,对外开放融通的奋进之路,为挺起中国信息通信产业的脊梁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所在地北京,现有海淀校区、昌平校区。全日制本、硕、博学生及留学生27000余名。设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现代邮政学院(自动化学院)、集成电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理学院、未来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人文学院、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学院、应急管理学院、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玛丽女王海南学院、体育部等19个教学单位。



大学1_03.jpg

北京语言大学(BLCU)是中国教育部直属的大学。它是在周恩来总理的领导下于1962年成立的。1996年6月更名为北京语言大学。

学校被称为迷你联合国;它是中国同类学校中唯一一所专门为外国学生提供汉语和文化课程的大学。随着中国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扩大,也与世界建立了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学校已与61个国家和地区的359所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它已经形成了具有全方位,多层次,广泛性的国际教育模式。 北京语言大学与哈佛大学合作,建立了哈佛北京学院。它在泰国建立了北京语言大学曼谷学院,在日本建立了东京学院。

学校以各种形式开展中外合作项目。它与美国的韦伯斯特大学和乔治梅森大学,美国的康斯坦茨应用科技大学和英国的曼彻斯特大学等10余所外国大学进行了本科和研究生的联合学位课程。 学校已建立了18个孔子学院和2个独立的孔子课堂,并被授予“年度孔子学院杰出中国合作伙伴”称号。



大学1_05.jpg

大连海洋大学创建于1952年,坐落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有黄海校区、渤海校区和瓦房店校区3个校区,是我国北方地区唯一的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农、工、理、管、文、法、经、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2017年,学校入选“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水产一级学科为辽宁省“双一流”建设学科,该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并列第四。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以及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学校先后与世界13个国家(地区)的72所院校(机构)签订了友好协议,涉及亚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学校拥有新西兰奥塔哥理工学院“3+1”合作举办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英国、美国、俄罗斯、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高校举办校际交流和联合培养项目,被国家留学基金委批准确定为“优秀本科生国际项目”实施院校。学校积极招收培养多种模式和层次的来华留学生,学生生源涉及日本、韩国、俄罗斯、孟加拉等国家。



大学1_07.jpg

东西方国际教育研究院是一家集国际教育行业研究、项目开发、院校服务于一体的专业性国际教育研究机构。坚持'立足中国,服务为本,锐意创新,推动与促进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宗旨,以促进教育的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加深国际间理解,推功国际化人才培养,为国家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教育发展服务为目标。

东西方国际教育研究院在国内率先设计开发了有效衔接中外教育体系差异的国际本科预科(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Certificate-IFC)和国际硕士预科(International Pre-Master Program-IPMP),等国际课程项目,并在国内多所重点大学(截止 2019年为12所)实施教学,受到国内外大学的广泛好评,并得到近百所英、美、加、澳、荷兰、爱尔兰等国大学的正式认可。以上项目近年来的年入读人数已达近千人。

研究院立足于新时期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愿景,致力于为中外教育机构与各级各类院校提供高品质人文交流服务;以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的精神,开创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更为广泛的领域,推动高水平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项目的建设,为做强中国教育做贡献。



网站样本---副本---副本_04_04.jpg

佛山大学(Foshan University)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国家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试点院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广东省第二批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学校起源于1958年创办的佛山师范学院和华南农学院佛山分院,其后佛山师范学院更名为佛山师范专科学校;1986年2月,在佛山师范专科学校基础上创建佛山大学(专科);华南农学院佛山分院也先后更名为佛山兽医专科学校和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1995年3月,佛山大学(专科)和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升格为本科;2005年2月,佛山职工医学院(创办于1924年)和佛山教育学院(创办于1960年)并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24年5月13日,教育部公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拟更名为佛山大学;2024年5月29日,教育部发函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更名为佛山大学。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仙溪、江湾、河滨3个校区,校园总面积达2200余亩,建筑面积65万多平方米;设有16个二级学院,有57个专业,拥有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和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教职工1886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7684人,在校硕士研究生1850人,联招博士46人。



gui2.jpg

贵州大学创建于1902年,历经贵州大学堂、省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国立贵州大学等时期,1950年10月定名为贵州大学。1951年11月,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贵州大学”校名。1997年8月,与贵州农学院等院校合并。2004年8月,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2004年12月,成为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05年9月,成为国家“211工程”大学。2012年9月,成为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入选高校。2016年4月,成为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9月,成为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7年11月,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2018年2月,成为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2019年1月,入选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2021年1月,学校获批首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所高校或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是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院校、孔子学院奖学金院校,先后在美国普莱斯比学院和冈比亚大学设立孔子学院,分别与美国、英国、加拿大高校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此外,学校在SEAMEO(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AUN(东盟大学联盟)、EPU(欧亚太平洋学术协会)等国际组织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08年以来,学校主办、承办、协办了13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系列活动。



大学1_11.jpg

贵州师范学院前身为成立于1978年的贵州教育学院。200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贵州教育学院转变为一所全日制本科学院,并更名为贵州教育大学。 2016年,该大学被列入“十三五”期间有权授予硕士学位的项目实体列表。

学校秉承开放教育理念,已与美国,加拿大,泰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加入了“国际教育联盟”,并与诸如此类的大学建立了对口关系。作为华中师范大学,并与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公司,贵州省各市(州)教育局,贵阳市武当区人民政府以及其他企业,教育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与地方政府进行教育合作。

学校获得了贵州大学首批“节能型大学”,“节能示范园区”和“文明园区”的荣誉称号,被评为“教育部西部地区中小学校长国家培训基地”,“贵州省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基地”,“贵州省环境教育基地”以及贵州省唯一的国家“汉语教育基地”。



网站样本---副本---副本_04_06.jpg

河北大学(Hebei University),简称“河大”,坐落于河北省保定市,主管部门为河北省教育厅,是教育部与河北省人民政府部省合作共建高校,河北省重点支持的国家一流大学建设一层次高校,“教育部留学出国人员培训与研究中心”试点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程,成为国家中西部“一省一校”重点建设大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始建于1921年,初名天津工商大学;1933年,更名为天津工商学院;历经学校历经私立津沽大学、国立津沽大学、天津师范学院、天津师范大学不同时期;1960年,改建为河北大学;1970年,迁址河北省保定市。2005年,河北省职工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并入河北大学;2012年,成为全国14所“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程”入选高校之一;2016年,成为国家中西部“一省一校”重点建设大学,同年被河北省列为重点支持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17年,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截至2024年8月,学校设有五四路校区、七一路校区和裕华路校区,有35个教学机构;开办86个本科专业;拥有1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有教职员工3452人,其中专任教师2257人;有本科生28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1000人。



大学1_13.jpg

华侨大学创办于1960年,校区分别坐落于福建省泉州市和厦门市。2003年学校在教育部首批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评优秀等级。2018年学校入选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学校位列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之综合大学榜单的第28位,总榜单第86位。学校有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港澳台和外国留学生5000余人在校学习,是全国拥有境外学生最多的大学之一。

学校与泰国各界交流频繁。一是与泰国高校及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办学及学术交流,包括与泰国农业大学合作举办孔子学院,与泰国国家研究院合作成立“华侨大学泰国研究所”,与泰国国家研究院、泰中文化经济协会联合主办中泰战略研讨会等;二是为泰国社会培养各类人才、传播中华文化,如举办华侨大学泰国政府官员中文学习班,为泰国培养了800余名汉语精英人才;三是与泰国主流社会交流密切,包括泰国诗琳通公主、国会主席颂萨,上议院议长素春、尼空,三任驻华大使在内的多位泰国王室、政府、军界高官和商界领袖多次访问学校。



大学1_17.jpg

江苏大学是国家重点综合性大学,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同宗同源。根据20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学校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43位。

学校有专任教师2600余人,教授近55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65%,具有一年及以上海外经历的教师比例达38%。在校生37600余人,其中研究生12000余人,学历留学生2200余人。

学校共有93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农学、理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历史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工程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化学、农业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7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

学校已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法国等53个国家和地区的190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的高校合作举办了10多个中外合作办学和双学位项目,合作建设了一批国家级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其中,“高端流体机械装备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成功获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高端装备关键结构健康管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流体工程装备节能技术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获批为科技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010年10月与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共建了孔子学院,为中奥乃至中欧的民心相通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学校还是江苏英国高水平大学联盟轮值秘书处单位和农业工程大学国际联盟的理事长单位。




京ICP备2022000588号-1